《孝经》第十六章:感应 原文译文、翻译注释、经典解析
图片
【解读】这一章讲述孝悌可以跟天地鬼神感通。行孝之人,孝心达到至诚,就能够跟天地、祖先、神明有所感应,所谓以至诚之心而感,就有天地鬼神来应,这是这一章所说的道理。
【原文】子曰:“昔者明王(1)事父孝,故事天明;事母孝,故事地察;长幼顺,故上下治。天地明察,神明彰矣。故虽天子,必有尊也,言有父也;必有先也,言有兄也。宗庙致敬,不忘亲也;修身慎行,恐辱先也;宗庙致敬,鬼神著矣。孝悌之至,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,无所不通。《诗》(2)云:'自西自东,自南自北,无思不服(3)。’”
【翻译】孔子说:“从前,贤明的君王对父亲孝顺至极,天神通晓;侍奉母亲孝敬之极,地神明察;待人长幼有序,处事各有分寸,各种事物关系也就自然顺畅了。天地神明都能感应到君王诚挚之心,自然就会显现神灵。因此,即使贵为天子,也必定有他该尊敬的人,这就是他的父亲;也必定有在他之先的人,这就是他的兄长。在宗庙恭敬地举行祭祀,表示他没忘记自己的亲人。修养身心,谨慎行事,唯恐因自己的过失让先人蒙受耻辱。在宗庙举行恭敬的祭祀仪式,祖先都会显灵享用。奉行孝悌到了极致,就能通于神明,如阳光般普照四海,无所不及。《诗经》中讲:'从西向东,从南到北,没有不对你诚心佩服的。’”【注释】(1)明王:圣明睿智的帝王。明,明察、了解得非常清楚。此处有上对下、下对上都明察的意思。
(2)诗:下引诗句见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。此诗是赞颂周文王的文德,并歌颂武王能够继承文王极好的声誉,完成其志愿。
(3)无思不服:思,助词,用于句首或句中。服,归附、服从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